
美洲隼:隼形目、隼科、隼属鸟类,属中小型猛禽。体长30厘米左右,翼展51-61厘米,体重84-165克。在国内并没有野生种群分布,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和南美洲。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公园、郊区、森林边缘、高山甚至沙漠中都有它们的身影。喜欢较为开放的空间,如农场、城市郊区和城市边缘的森林边缘,对拥有一些零星树木的稀树草原类型的开阔区域有着一定偏好。
美洲隼属留鸟,不进行迁徙活动,平常多单独或者成对活动。它们是北美最小的猛禽,也是北美唯一能够盘旋的猛禽,属日行性鸟类,多在白天活动。平时常能看到他们在其领地上空盘旋飞行,会在空中呈圆形一圈圈的盘旋,一边飞行一边俯瞰着大地。其拥有着十分敏锐的视力,即使在高空中翱翔时也能看清地面上的情况,当发现地面上有什么异常时还能通过快速的扇动翅膀使身体悬停在空中,密切的注视着下方的情况。一但锁定猎物,就会快速的俯冲而下,眼睛紧盯着猎物,随时根据猎物的位置改变方位,确保不会跟丢。当飞行到猎物近前时,会伸出有力的爪子抓向猎物,爪子上锋利的指甲能刺穿猎物的皮肤甚至是小型动物的头骨,使猎物一击毙命。之后就会带着猎物飞到附近的树枝上,用自己的锋利的鸟喙把猎物撕扯成合适的大小吃掉。
它们不光在空中狩猎,有时也会在路边、栅栏,电线杆或者是电线上观察狩猎,发现猎物后就会快速的扇动翅膀,以极快的速度向着猎物飞去。和大多数在树上或者悬崖上建巢的猛禽不同,它们是穴居的鸟类,因为在它们几乎是其领地上的优势物种,在相同大小的动物并穴居的动物中占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常会侵占其他动物的巢洞,据为己有。但也有意外,那就是角鸮属的角鸮,当它们相中同一个树洞时,将会棋逢对手。
美洲隼属猛禽,以各种小型动物为食,包括昆虫、蜥蜴、老鼠、鼩鼱、小鸟、蛇类、蝎子等小型动物。
美洲隼繁殖期为每年的3-7月,为一夫一妻制。在求偶期间,雄鸟会先到雌鸟的领地中定居,然后开始和雌鸟合作狩猎,熟悉后开始在空中展示自己,而且雄鸟还会送雌鸟食物,以此来增进感情。鸟巢一般搭建在悬崖上、山坡岩石缝隙、土洞、树洞中筑巢,有的也会利用喜鹊、乌鸦以及其他鸟类的旧巢繁殖。搭建在树上的鸟巢一般离地5-12米,鸟巢较为简陋、由枯枝构成。雌鸟每窝产卵3-8枚,多为4-5枚,卵为白色或者赭色,其上点缀有密集的红褐色斑点,有时也会出现仅大头一段有少许红褐色斑点的情况。产第一枚卵后,雌鸟就很少离巢,不是在鸟巢里就是在鸟巢外凸出的岩石上。
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偶尔也会来替换。孵化期为28-30天。雏鸟晚成性,刚出壳时十分的弱小,呈趴伏状,仅能勉强摇头。育雏由雌雄亲鸟共同完成,亲鸟会每天外出狩猎,把猎物带回鸟巢。因为此时的雏鸟还不能把食物撕成合适的大小,所以亲鸟会把食物撕成合适的大小,再分配给雏鸟。在充足食物的供给下,雏鸟茁壮成长,逐渐变得强壮。此时的亲鸟在带回食物后会直接丢到巢内,任由幼鸟取食。幼鸟会在鸟巢里生活大约30天左右,之后便会离开鸟巢,翱翔蓝天。
嘉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